充换电行业市场或将在上海被“引爆”
技术竞争与市场竞争相辅相成。只要市场开放,政策**,一定会使得大量企业进入,当然,也由此倒逼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升级。
作为从电动两轮车行业所衍生出来的充换电行业,正在进入这样的场景。
深圳模式
此前,国内充换电市场较为活跃的竞争市场在深圳。在深圳,几乎云集了国内所有的充换电企业及其品牌。
用户只需打开微信或支付宝,扫一扫二维码,10秒后即完成电动两轮车的换电,目前,充换电柜不单单对个人用户服务,与此同时也对包括“叮咚买菜”、“美团外卖”、“饿了么”等外卖平台的快递员提供服务。据悉深圳当地至少有6000多辆电动两轮车通过充电柜、换电柜服务,解决了缺电问题,与此同时也不必冒着违规风险去室内充电,消除了安全隐患。
早在去年,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动两轮车的标准管理,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就发布了《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》、《电动自行车用智能充电柜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》和《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》等三项团体标准,其中的《电动自行车用智能充电柜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》更是填补了国内同类标准空白。
从市场、行业角度,深圳模式开了一个先河。
上海课题
深圳模式,值得所有大中城市借鉴。
就在去年底,上海有**提出了一份《关于上海市建立两轮电动车换电基础能源体系的提案》,旨在通过打造上海标准化的换电产品体系,构建安全可靠的非机动车基础能源体系。
该提案中,提及的两轮电动车换电基础能源体系,通过铺设智能的换电柜解决居民充电安全问题。
根据提案的描述,就是希望,从充电变革到换电,彻底解决火灾安全隐患。
公开信息,上海地区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为1000万辆,实际使用量约800万辆,主要用于市民日常代步和外卖快递骑手出行。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,电动车的用电安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。
其实,在此前,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(草案)》已于去年12月11日起开始征询公众意见,这也意味着,上海非机动车管理已进入立法阶段。其中,禁止电瓶车在楼道内停放、充电已作为防范电瓶车火灾事故的主要措施写入。今后,小区管理电动车“飞线充电”等违规行为将有法规依据。
设想,一旦《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(草案)》被通过,意味着上海地区的800万-10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,将被纳入监管范围,与此同时,如何解决充电的问题,将成为较大课题——即,需求被释放出来。
毫无疑问,社会化的充换电服务企业,就可以趁着政策东风,大举进入上海市场。届时,如何管理充换电市场,以及充换电服务、技术标准等,将成为上海的下一个管理课题。
充换电,实质上也是一种共享经济,其不单单有助于城市管理,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地方开辟一个创新经济业态。相得益彰。
beisaier.b2b168.com/m/